湿地基塘工程:在三峡水库土质库岸的平缓消落带,借鉴珠三角的桑基鱼塘农业技术文化遗产理念,挖泥成塘,堆泥成基,水深控制在30-80 cm,冬季蓄水时,基塘系统被淹没,而在夏季放水消落季节,基塘系统内仍有水,在塘内种植各种具有经济和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这一模式在解决平缓区域消落带的问题上具有创新性和推广性。目前种植了荷花(专门定向培育的耐冬季水淹的品种)、荸荠、水生美人蕉、茭白等十多个水生花卉、水生蔬菜种类。经过2006-2010年的试验,效果良好。正在澎溪河流域进行推广,2009年9月重庆电视台特别报道进行了报道。此外,由于基塘工程建设区域主要位于消落带的山谷地带,是流域的集水区域。因此消落带基塘成为了承接着流域范围的面源污染的第一道拦截屏障,同时基塘的建设,可以很大程度上维持消落带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因此,消落带基塘工程的建设,是消落带湿地生态友好型建设的一个很好的模式。
林泽工程:由于三峡库区的清库措施,水库175 m蓄水以来消落带范围内乔木和灌木基本消失或仅仅稀疏散布。但是否这些乔灌木以及其他物种是否真的无法适应反季节的水位变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基于此考虑,在澎溪河白夹溪河口及后湾,168-175 m水位线,筛选种植耐淹且具有经济和环境净化价值的乔木(如落羽杉、池杉、水松、水杉、江南杞木等)、灌木(如桑树、枸杞、中华蚊母、疏花水柏枝、水丝柳等),成行成带种植,形成林泽,经过2008-2010年的试验,经历了3次水淹,目前生长情况良好。此模式现已经应用在开县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中。